“弟星夜布置,欲锁贼于汉北,毕其功于一役;本赖将士用命,时机已在掌握。”
“孰料,天不遂人愿,人祸尤烈于贼湖广抚臣王梦尹、郧抚宋祖舜,竟视军令如无物,汉江千里,空无一兵。”
“高逆残寇得以从容偷渡,再入郧襄深山每思及此,五内俱焚,朝廷设官分职,竟至于此,夫复何言?!”
“。而后又有辽兵祖宽部骄横日甚,目无纲纪”
“再加河南突遭冰雹,禾稼尽毁洛阳福藩,仓廪充实,然。”
“唉!天潢贵胄,岂知前线将士枵腹之苦?”
卢象升这封信可谓是字字泣血,充满了愤慨与无奈。
愤恨下,卢象升甚至腹诽起了朝廷政策,内地藩王。
当洪承畴接到这封信件时,他却没多说什么,只是走到窗前,看着庭院中的古柏,沉默了许久。
洪承畴并不惊讶,卢象升所描述的困境,几乎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卢象升确实是忠臣,其心一片赤诚,可昭日月。
在洪承畴这位老练的政治家看来,卢象升也是一名干才,忠心耿耿,勇于任事。
但于政治一道,却显得过于直率而欠缺考量。
什么朝廷设官分职,竟至于此、天潢贵胄,岂知前线将士枵腹之苦
这等近乎怨望的言辞,都说了出来,可见其心中郁愤已经到达了极点。
这些话,要是落于他人之手,便是天大的把柄。
卢象升的问题就在这里,在大明朝为官,讲究的就是“和光同尘”四个字。
像是王梦尹、宋祖舜等人,虽然是庸碌误国之辈,但其背后仍有奥援。
他们选择自保,也是如今的官场常态。
卢象升此前在凤阳大会当众斥责二人,继而奏章弹劾,已经将他们彻底推向了对立面,再无转圜余地。
此乃自绝于湖广官场,怎么能奢望他们协力相助呢?
再说祖宽等辽将,骄纵跋扈并非一日之寒。
连皇帝陛下都要倚重关宁集团对抗东虏,这帮人又怎么能不嚣张呢?
毛文龙旧事,可一不可再。
卢象升过于刚直,不知道迂回驾驭之术。
而洪承畴就不同了,他虽然同情卢象升,但他绝对不会在回信中附和卢象升对同僚的抱怨,更不会指责藩王或朝廷政策。
这非但无益,反而会引火烧身。
沉思良久后,洪承畴给出了一个纯粹的技术性方案,回应卢象升。
他说关宁铁骑的长处在于平原野战,畏惧山地消耗战。
既然现在贼寇已经进了山区,不如就顺势将祖宽部调往地势相对平坦的关中地区,归他洪承畴节制剿贼。
陕西关中一带,各路流寇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