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一心为公,但也不想被皇帝片成烤鸭。
无奈之下,卢象升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标营总兵李重镇。
他希望李重镇能做出表率,以先进山带动后进山,鼓励关宁军进山剿贼。
但李重镇也是个见风使舵的老油条,他见主力关宁军都按兵不动,生怕自己孤军深入遭了埋伏。
汤九州的前车之鉴不远,于是李重镇也找出了各种理由推脱,逡巡不进。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这种强烈的不公和反差,极大地刺激着前线将士的神经。
总兵秦翼明带着部队进入郧西山区,不久便与闯塌天刘国能的部队遭遇。
秦翼明率部极力苦战,将刘国能击败,随后追至青石浦。
他利用大雾天气,兵分三路突袭刘国能部,并分兵绕道山岭冲击其军阵,打得刘国能大败。
起义军上下坠崖死者无数,光是被斩首的就有三百余人。
但秦翼明部也已是强弩之末,疲惫不堪。
可他不愧是秦良玉的兄长,面对此情此景,这位忠勇之士仍然没有放弃。
秦翼明硬是带队,又转战南漳深山,长途奔袭六十余里,继续追剿起义军。
和秦翼明一样卖力的,还有左良玉左大帅。
此时,左大帅正在郧阳的永宁、卢氏一带围堵农民军,来回奔走于陕西和河南,并在陕州击败了老回回马守应的队伍。
当初左良玉在陕州被江瀚逼退,这次他可算是出了口恶气。
而另一部的陈永福,率领着三千饥疲交加的士兵,在郧阳深山里与起义军数次交锋,将其一一击溃。
然而,后方辽兵却在吃喝玩乐,甚至友军也在抱怨观望。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艰苦的战斗环境,使得前线明军士兵开始大量逃亡。
终于,积压的怨气彻底爆发。
副将王进忠的部队,在三峡口一带搜山时哗变了!
对于这次哗变,卢象升其实心里早有预料。
他得知消息后,并没有采取高压手段,而是立刻亲自前去安抚。
他对王进忠部好生勉励一番,并当场下令他们停止追剿,退出山区休整。
得到了理解和承诺,王进忠部的情绪才渐渐平息,兵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可事情虽然压下去了,但卢象升心心念念的剿贼大计,也就被搁置了下来。
深山里的高迎祥等人,再次获得了喘息之机。
屋漏偏逢连夜雨。
此时河南多地突然下起了冰雹,导致庄稼尽毁,一场大饥荒已经不可避免。
河南本是卢象升大军重要的粮饷补给地,此次灾害一出,前线的明军立马就断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