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

夜读居>医汉笔趣阁 > 第 162 章(第3页)

第 162 章(第3页)

霍善正听着李时珍他们八卦,里头就有人来宣他们入内觐见。

苏轼领着霍善入内去见赵煦。

赵煦今年才二十一岁,眉目间还带着几分少年气,叫人很难想象他是个执掌天下的皇帝。

事实上朝中大多事宜也是章惇他们商量好了才呈到他面前,许多事其实依然不是他来做主。

比如王安石的女婿蔡卞(蔡京的弟弟)回朝后疯狂打击旧党,牵连人数高达数千家人不说,还试图把给这些旧党送行的人也全部牵连进去。

期间章惇迟疑着不答应,蔡卞还逼问他是不是有二心,章惇只能默认了他的做法。

这些打击报复举动连赵煦喊停他都不肯停的。

当时

旧党中的刘挚、梁焘等人都已经“意外”死于被贬之地,蔡卞还一直上书要求让他们的子孙都不许入朝。

苏轼兄弟俩这两个旧党中的“蜀派”代表人物也差点落入蔡卞他们手里了,还是章惇提议把他们一个扔去儋州、一个扔去雷州,说什么这两个地方和子瞻子由正好对应,这才让他们兄弟俩留着命在海边相见。

不过这待遇也没好到哪里去就是了。

毕竟儋州那地方去了能活着回来的几率也不大。

对于苏轼这次的回归,新党之中也有很多不满的声音。

虽然苏轼没怎么参与旧党当初疯狂打击新党的行动,但是他弟苏辙可是旧党领头羊之一,而且苏轼又是高太后和司马光都很欣赏的人,在文坛的影响力十分巨大……谁乐意让他回来啊!

苏轼也没想过自己还能回来。

当年他曾在这崇政殿内成了进士,曾在这崇政殿内旁听过仁宗、英宗、神宗与人讨论政事,还曾在这崇政殿西庑教授年少的新帝读书。

那时候赵煦才十来岁,年纪比现在小得多,好读诗书,也喜欢向他提问。

苏轼这人没别的本领,就是足够博闻强记,要说研究得很深入,他肯定是没那个耐心的,可只要是赵煦提的问题,他从来不会答不上来,实在不知道的他……他还能现编!

总的来说,那几年他们君臣二人相处得还算愉快。只是后来党争日益剧烈,苏轼夹在那么多亲朋旧故之中只觉帮谁都不对,唯有自请去杭州当个局外闲人……

当地方官可比留在朝中要轻松自在多了,哪怕他只做了很小的一件事,都从当地百姓那里能得到无数反馈。

这和在京师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氛围,在京师时你做不做事不要紧,要紧的是要记住自己是哪一派的人,你要是敢跟另一边的人往来就是首鼠两端,你就是罪人和叛徒!

以苏轼的性情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之中,说是饱受折磨也不为过。

这种折磨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哪怕上头有人护着他、不会让他出什么事,他也受不了那种氛围。

苏轼在心中感慨万千,赵煦见到两鬓斑白的苏轼,心情也不算太平静。他看了苏轼数眼,才把目光落到霍善身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