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上楚、关二女,四人驱车再赴琉璃厂。
路上何雨鑫说是今天两个事情看房子和买家具,所以到了后,四人去的仍然是国营的文物商店,因为李经理说过买东西国营的虽然贵点,可是最保险,而且国营的实力足够,收到的东西也全。
今个还是李经理的班,他们那么着急辞职,黄河这边的店面还没找好呢,他现在辞了就等于在家待着了。
“何先生,今个还看什么?”还假装跟何雨鑫没那么熟,仍旧当作大客户对待。
“李经理,不知道贵店成套的家具多不多,上次光顾着看摆件了,家具倒是给忘了。”
“有,有,不过都没在外面摆着,各位屈尊,跟我去仓库看看?”
“可以。”何雨鑫道。
“小宋,外面你盯一下,我带几位客人去看看家具。”李经理朝柜台的方向喊道。
“知道了经理。”
“几位,请吧!”李经理做了个请的手势。
家具仓库可比文物商店的店面大得多,里面堆满了各式家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头香气和漆味。
一个老师傅正戴着老花镜,就着窗口的光线修补一只翘头案。
“刘师傅!忙着呢?我带位朋友来看看家具。”
刘师傅抬起头,一看是李经理,忙起身道:“经理,怎么是你亲自带过来了。”
“这可是大客户。”
“哦,几位想看什么?厅堂的?书房的?还是卧房的?”
“都要看,要最好的。”何雨鑫环视仓库回道:“家里是三进刚翻新的宅子,什么都没有。”
刘师傅放下手里的工具道:“那可得有得选了,几位这边请。”
他引着几人,往另外一个仓库走,李经理笑着解释道:“那边才是精品,这边都是大路货。”
“原来是这样啊!”何雨鑫笑道。
说是小仓库,其实也不小,也有五六百平方,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各式家具:黄花梨的圈椅、紫檀的方桌、鸡翅木的书架、榉木的榻。种类繁多,保存得都相当不错。
“这些都是这几年收上来的。”刘师傅语气里带着自豪。
李经理道:“有些是以前大户人家出来的,有些是抄家退还后子弟急着变现的,这些都是成套卖,很多人买不起,所以越来越多,价钱都还可以。”
何雨鑫扫了一圈点点头,他不懂深奥的木器知识,但木头的好坏和家具的款还是能分清的。
这些家具用料扎实,工艺精湛,雕花细腻,透着岁月的温润光泽。
“这张紫檀雕花罗汉床什么价?”他指着一张宽大的卧榻问。
“您眼力好!”刘师傅赞道,“这是清中期的,用料是真正的南洋紫檀。一口价,外汇券一千二。”
何雨鑫点点头,没还价,又指向一套黄花梨的桌椅:“这套呢?”
“明末的黄花梨桌椅一套,一桌四椅。外汇券一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