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继承制度的大背景下,舅舅相较于叔叔伯伯,无疑显得更为可靠。
叔叔、伯伯等宗族之亲,往往是与你争夺家产皇位的潜在对手,而舅舅则更像是站在你这边,助力你守护家业的坚定支持者。
民间流传着“舅爷不在,分家不公”的说法。
就是这个道理。
于皇权政治之舞台上,皇帝亦需舅舅这个角色来制衡宗室势力,防止宗室势力夺权。
古代皇帝多赖舅舅所代表之外戚势力,以固自身统治之位。
比如,窦宪者,“汉和帝刘肇之舅”也。汉章帝崩后,宪以车骑将军之职,掌禁军之权,镇诸反侧之徒,遂使年方十岁之汉和帝得以安然承继大统。
“汉武帝之舅”田蚡,代表王太后势力,助汉武帝登基,并打压窦氏外戚之党(窦婴一派),以固皇权之基。
三国之时,手握重兵之大将军何进,乃何太后之子“刘辩之舅”,保护拥立汉少帝刘辩。
长孙无忌,谋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权,后以“皇帝舅舅”、顾命大臣之尊,扶唐高宗李治登帝位。
……
正因如此,舅舅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才如此崇高,仅次于父亲。
在古代家庭之中,舅舅扮演独特的角色,乃母方家族利益的守护者,也常常是外甥的后台。
于家族礼仪规范之中,叔伯教训侄子,往往被视为“越权”之举,易招他人之非议与指责。
而舅舅则享特殊之地位,其可如父母一般对外甥进行管教,即便施以严厉之惩戒,亦被视为合理合法。
“玉帝和杨戬”这一对“舅舅和外甥”。
他们如今的关系虽有缓和的迹象,但远未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
杨戬实力超群、能力出众,无疑是担任天庭重要职位的合适人选。
然而,在玉帝心中,或许仍存在着诸多顾虑与考量……
……
身为玉帝近侧之臣,自当竭心尽力,为帝王排忧解难。
太白金星心下明了,玉帝实则对杨戬颇为赏识。
毕竟杨戬乃玉帝后辈,是其嫡亲外甥。
忆昔杨戬斧劈桃山之时,与十大金乌展开一场惊天地、泣鬼神之恶战,虽最终斩落九大金乌。
然此十大金乌,并非玉帝亲子,实乃玉帝义子,即所谓“螟蛉之子”。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地洞。”
什么样的父母,生出什么样的儿子。
正如世间常理,龙生鼍龙,凤凰育孔雀与大鹏,大鹏生鸡……此皆顺理成章之事。
玉帝和王母娘娘,既非金乌之属,亦非飞禽一族,焉能诞下十只金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