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作为孝景皇帝第十子,刘彻的年纪和九个哥哥之间,是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的。
——汉武大帝刘彻,出生于太宗孝文皇帝后元七年,基本是和孝景皇帝即位同步出生。
而在彼时,皇长子刘荣早已年过十五。
三年后,汉武大帝三岁了,大哥刘荣却已经十八岁;
挂印出征,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五哥刘非,也同样已经年满十五。
大哥刘荣和五哥刘非,仅仅只差了三岁;
而从五哥刘非,一直到只比自己‘大一点’的九哥刘胜,也同样只差了三四岁。
换而言之,原本的历史上,汉武大帝在七岁的年纪,被孝景帝敕封为太子时,皇长子刘荣已经二十二岁;
而哥哥们当中,排行仅位于汉武大帝之前的皇九子刘胜,也同样已年过十五。
七岁,和十五岁,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在皇家——尤其是在如今汉家,这两个年纪的太子,能带给朝堂内外,乃至天下人的遐想,也同样是两个层面。
七岁的皇太子,大家只会想到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
尿都兜不住的年纪,还做太子呢……
但十五岁,大家则是会想到同样十五岁即位的孝惠皇帝。
——虽然同样未及冠,但好歹也没差几年了,熬一熬就过去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一个十五岁的太子储君,甚至是天子,大家只会说:他暂时无法掌权亲政,但也只是暂时而已;
过不了几年,年纪到了,一切就都能步入正轨。
但七岁,那就不是‘等几年’的事儿了。
十三年!
放在吕太后年间,十三年时间,都够吕太后废杀至少三个少帝了……
也就是说,原本的历史上,孝景皇帝本来有更稳妥的选择。
——从二十二岁的皇长子刘荣,一直到十五岁的皇九子刘胜,都是年纪合适的选择。
尤其考虑到历史上,孝景皇帝硬撑着,在位了足足十六年;
哪怕立皇九子刘胜为太子,到孝景皇帝驾崩时,这位历史上的中山靖王,也能长到二十四岁。
在这个男子十岁出头就说亲,十三四岁就娶妻生子,十七岁就要开始缴税服役,甚至参军入伍、建功立业的时代,二十四岁,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年纪了。
但历史上的孝景皇帝,最终却在自己的十几个儿子中,选择了比九个哥哥断崖式年幼的皇十子,也就是汉武大帝刘彻。
如此落差——从原先的理论上不可能,轮到轮不到,到最终的逆袭,汉武大帝的心境起伏,必然是剧烈的。
于此同时,庶出人造嫡子的出身,外加皇十子的排序——立嫡立长两个都不占,汉武大帝心中,必然是底气不足的。
再加上七岁得封为储君,十六岁便被临终前的孝景帝强行加了冠;
亲政后正要甩开膀子搞事业,又被失败的建元新政,给一棍子闷在了后脑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