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她仅仅是提高粮食产量,那多出来的粮食也只是会进到世家贵族的口袋中,又有多少粮食会进入到百姓的肚子里呢?
不够,还不够。李云乐在心中暗叹。
而恰在这时天幕上的各种图片数据终于展示完毕,女声也再度响起。
【通过刚才的资料都已经明白了安乐大帝是如何发展各项农业技术,从而提高了整个华夏的粮食总产量的过程。】
【粮食产量提升了百姓们自然就能获得更多的粮食,吃得更饱。】
【可是,大家觉得这样就够了吗?】
天幕的声音成功唤醒了震惊中的众人,而这句问话又让众人陷入了思考中。
怎么就不够呢?田里种出了更多的粮食,哪怕交了一定比例的税赋之后,也能剩下更多的粮食,自然不会再挨饿受冻了啊!
唯有几个对如今天下国情有着极其详尽了解的臣子们意识到,不够的。
哪怕粮食多了,也不一定能到百姓手上。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剧是因为田地里种出的粮食不够农夫吃吗?
自然不是的,那是因为不管土里种出了多少粮食最终都进了世家贵族们的兜里。
更何况如今还有大量的农民已经没有了田地,没有田又哪里有属于他们的粮食呢?
这时天幕也呼应了他们的想法。
【如果有觉得够了的朋友们,up主建议大家再去读一遍政治书哈。】
【安乐大帝提高了粮食产量相当于做大了蛋糕,但她却发现蛋糕却发不到百姓的手上,她敏锐的发现彼时大唐实行的均田制已经濒临崩溃,一切都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了。】
【首先大概解释一下均田制,均田制是北魏冯太后开创的土地分配制度,官府将无主的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唐初时由于隋末战争损失了大量人口,产生了大量无主的土地,因此从唐高祖自然继续推行均田制,而后一直沿用。】
【按照规定每个成年男子授田100亩,但全国的总田亩数就那么多,哪怕唐初战争开疆扩土了一部分,但那多是西北苦寒之地根本种不了地,随着人口的不断提升,每人自然难再分到规定的田亩数。贞观末期便有百姓只能分到30亩,武周时期部分百姓更是受田不足5亩。】
【当然人口提升导致每个人分到的资源减少不可避免,但最可怕的还是世家豪强、皇亲贵族们无休止的贪欲!】
【唐律规定永业田允许继承和买卖,口分田在特定的时候也能买卖,而这便为贵族们兼并土地开了一道口子。】
【如果说唐初之时,太宗由于见过隋末乱世而对百姓有着畏惧之心,但到了高宗后期,整个上层沉迷于奢靡享乐之风,皇帝不仅带头在各地设置皇庄,还经常性给臣子赐下大量田地。比如武皇为了抬举武家诸王,便赏赐了他们大量田地。皇亲国戚们诸如二张、太平公主等人也借机大肆敛财,以各种名目侵占原本属于百姓的土地。】
【除了上层贵族外,大商贾,寺院、道观等等也借机大量抢占了百姓们的土地。】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彼时大唐依旧实行租庸调,在人均耕地锐减的情况下,但却仍旧以人丁数交税,农民本就处在破产边缘,而他们一旦遭遇天灾便只能被迫卖地。所以为了躲避赋税一部分人成为了流民,一部分人则成为了世家大族的奴仆,也就是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