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言情小说 > 我在六十年代端上铁饭碗晋江 > 72 第七十二章 主编

夜读居www.yeduju.com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华国青年报》的楚主编跋山涉水,花费了两天的时间,终于走到了东风生产队,他之前接到这份《知青与瓦片厂》的稿子之后,就对里面的内容很感兴趣。

现在上面的领导在鼓励知青下乡,建设新农村,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知青都是去下乡开荒的,要是这份稿子里面的内容是真实的,这无疑是给下乡知青们展现了另一条可行的大路,既能发挥他们学到的知识,又能帮助农民同志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也跟投稿人写了信,想要询问一下具体情况,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回信,他实在是等不及了,于是决定实地考察一下,看一下事情是否真的如投稿人说的那般,如果这件事是真的,他不仅会发表那篇稿子,还会在报纸上划出一个版块,作为对东风生产队的专访,他亲自动笔。

楚主编为了避免有人作假,除了报社的同事之外,他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他不顾众人的阻拦,拿起相机,就一个人跑到了东风生产队。

即使他已经50多岁了,但是他愿意为了寻求一个真相而奔波,年轻人在努力建设国家,他虽然老了,但仍有一份为国家出力的心。

楚主编一走进村子里,就发现东风生产队果然跟其他生产队不一样,家家户户上面盖着的都是瓦片,看来投稿人没有说谎。

他看见槐树下坐着好几个老人在乘凉,老人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他一直相信相由心生这个说法,看来老人们的生活着比较舒心,所以看起来也慈眉善目的。

“那边的小子?你从哪里来?有没有介绍信?”祖奶奶一脸警惕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面孔,穿着一身没有补丁的中山装,一看就知道不是这附近生产队的人,毕竟他们可穿不起中山装。

楚主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介绍信,拿给祖奶奶看,并且解释自己是来这里找多年不见的亲戚的,他为了得到最真实的情况,所以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他要对读者负责,必须保证他报道的文章都是真实的。

楚主编讲述了他亲戚的名字和相貌之后,祖奶奶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么一个人,而楚主编咬死亲戚就在这个生产队里。

祖奶奶看着楚主编的年纪,怀疑他的那名亲戚早就已经作古了,但又不好直白地说出来,于是让他去找大队长,希望大队长能给他一个交代。

“我在哪里可以找到大队长?”楚主编询问道。

祖奶奶用手指着瓦片厂的方向,中气十足地回答道:“大队长在瓦片厂,你到时候站在瓦片厂的门口大喊一声就行了。”

楚主编脸上露出喜出望外的表情,没想到这么轻易就可以得到瓦片厂的位置,而且还没有引起村里老人的怀疑。

他一路问人,一路来到了瓦片厂,这个瓦片厂看起来无比简陋,就像小孩子玩过家家游戏一般,也就只有那个捏板瓦架看起来有技术性一点,其他步骤都是靠人力来完成的。

但是干活的农民精神面貌却很好,一个个的脸上都扬起灿烂的笑容,干起活来也十分的卖力,跟他以往看见的那些麻木活着的农民同志完全不一样。

看见这一幕,他突然间鼻头一酸,眼角微微湿润,他相信只要他们这一代不怕苦,不怕累,建设新农村就不是梦。

楚主编并没有急着去找大队长,而是在瓦片厂的四周溜达,到处观察情况。

“你应该不是来买瓦片的?”其中一个穿着打补丁的农民询问道。

楚主编摇了摇头,解释道:“我是来找亲戚的。”

农民淳朴地笑了笑,满眼羡慕道:“我看你穿得那么正式,就知道你不是过来买瓦片的,你一看就是一个城里人。”

楚主编笑着跟农民打听消息,“你是东风生产队的人吗?还是过来买瓦片的?”

农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说道:“我要是东风生产队的人就好了,不仅有钱拿,还能免费换房顶,我是隔壁生产队的,我们大队长让我负责过来买生产队需要的瓦片,这里的瓦片比瓦片厂的便宜多了,而且还可以送货上门,还好家里人口多,赚得工分也多,咬咬牙也还是能够换个屋顶的。”

茅草屋顶虽然不费钱,但一到刮风下雨的日子,就容易出事,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大人身体好,还可以扛一扛,小孩子被冷风一吹,准要生病。

“那挺好的。”楚主编点点头道,这个瓦片厂既不影响农民们的农活,又能改善身边生产队队员们的生活,简直就是再好不过了。

楚主编趁着大队长忙碌没有时间理会他,心思没有放在他身上,就找了好多村民们聊天,了解到了建立瓦片厂的全部过程,跟那位投稿人说得大差不差,他听着村民们描述当时知青和那位冷云同志拿了一片瓦片的情形,也忍不住地热血沸腾了起来。

《我在六十年代端上铁饭碗晋江》72 第七十二章 主编(第3/4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