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其他小说 > 春秋鲁国世系表 > 第64章 长勺之战1:战争道理之一,凭什么而战?听听曹刿怎么说

夜读居www.yeduju.com

曹刿微微一笑道:“刿担忧,那些享受着高官厚?的大夫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所以有意助国君一臂之力,以安我鲁国。”

这里,曹刿提到了吃肉的高官,这是什么意思呢?史料原话是肉食者,意指在朝中为官的大夫。根据周礼规定,唯有大夫级别以上的,可以每天吃肉,士人和小老百姓是不能每天吃肉的。

曹刿见到了鲁庄公,鲁庄公见曹刿其貌不扬,心里怀疑此人是否有真材实学,便问曹刿道:“寡人请教先生,眼下齐军进犯,寡人有意抵抗。但眼下齐强鲁弱,先生认为鲁军有可能取胜吗?”

曹刿看着鲁庄公,反问道:“主公,草民斗胆相问,主公认为自己是否做到了为百姓谋利呢?”

鲁庄公谦虚答道:“寡人虽然还不够努力,但自即位以来,能够做到时刻想着为百姓谋利,吃的和穿的,寡人不敢独享,常常赏赐给臣子大夫。”

曹刿微微摇头道:“主公虽有此德,但不足以说明主公能够做到为百姓谋利,这只不过是主公给身边的人以小恩小惠罢了。”

鲁庄公急道:“那寡人虔诚事奉神灵,祭祀用的牺牲、玉帛、谷物等,寡人从不虚告,以求神灵佑护鲁国社稷和百姓。”

曹刿还是摇摇头,道:“向神灵如实告之祭祀用品,无非是小信小义。为百姓谋福祉这样的事,怎么可以靠神灵保佑呢?”

鲁庄公略一思考,又搬出了一条:“那,寡人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凡是涉及到百姓的重要诉讼,寡人都要亲自过问,以恐有司之人断案不公。寡人自己也做到不因自己的喜恶来断案,既不因符合寡人心意而随意奖赏,也不因有违寡人之意而滥用刑罚。”

曹刿笑了,他点点头,诚恳对鲁庄公道:“主公如此亲力为民,实乃我鲁国百姓之福啊。主公只要坚持这样做,就一定能够得到全国百姓的衷心拥护,又何惧齐国来犯呢?草民不才,愿供主公驱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然,史料以文言文记载的这段对话相当简练,曹刿为何认定鲁庄公有此三点,尤其是最后一点,便可以与强齐一战?但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写史的人其实想要表达的是三个层面的意思。

三个层面,即鲁庄公考虑到了贵族、神明、百姓三个不同阶层的利益。第一阶层,鲁庄公认为贵族阶级会支持自己。自己作为国君,善待大臣,得到有他们的拥护,于是说自己有好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大家,不可能是老百姓。鲁庄公认为能够得到贵族的支持很重要,但曹刿指出,这不够。

第二阶层,就是鲁庄公认为神明一定会保佑鲁国的。这是提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敬神灵必得佑护,这也是那个时代迅速统一思想的最常用武器。鲁庄公认为这个也很重要,但曹刿指出,这还是不够。

第三阶层才真正提到了老百姓,对老百姓很重视,这才是最根本性的底气。唯有代表老百姓去打仗,才是曹刿心目中认为首先要坚持的真理。

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曹刿重视民心得失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至少有一点依靠人民的力量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

所以说,齐鲁长勺之战能够青史留名,关键不在于那场仗如何打,而是这场仗凭什么打,史学家这才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这段对话,反映的正是某种战争思想!

长勺之战的精髓,并非后来所谓的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的战术,而是人民战争的理念!几千年后,中国人民正是依靠人民战争的理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哪怕到现在,这个人民战争的思想,完全可以令我们无惧于现在某些叫嚣。我们要说,我们不想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

好了,有点扯多了。反正,曹刿支持鲁庄公与强大的齐军打这一仗。

《春秋鲁国世系表》第64章 长勺之战1:战争道理之一,凭什么而战?听听曹刿怎么说(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