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其他小说 > 满唐华彩主角身世第几章 > 第402章 雁门老将行

夜读居www.yeduju.com

“老夫得到信报,有契丹兵马南下,崔参军可是为此事而来的?”

“薛将军原来知晓。”崔颢道:“韩节帅对此很担心,遣我来问雁门关的情形。”

他口中所称的韩节帅,正是如今河东节度使,兼领代州都督的韩休琳。

薛直问道:“节帅为何不遣一名熟悉道路的老卒前来?”

崔颢听得他言下似有轻视自己的意思,神色一凛,道:“我正是熟悉道路的老卒。开元中,杜希望杜公任代州都督,我便在其门下为幕,那首《雁门胡人歌》便是当时所作。”

“闻道辽西无斗战,当年辽西无战事,如今却不同了。”薛直皱了皱眉,目光深沉了起来。

崔颢抱拳道:“我出生博陵崔氏,年少登科,薄有诗名,世人皆视我为文人雅客,冠我以轻浮之名,不信我能于仕客上有所作为。可我游历边塞多年,饱经戎旅,实可担一‘老卒’之称,薛将军可信?”

薛直这才回过头看了崔颢一眼,眼皮一抬,目光绽出些讶异之色,点了点头。

“我先反问崔参军,节帅为何要担心雁门关的情形?”

崔颢一愣,道:“自然是因契丹南下。”

“崔参军这边请。”

城楼内的桌案上摆着一张舆图,大致绘制了河东的几支军队的驻防范围。

薛直引着崔颢到了地图前,抬手指点着,道:“在雁门以北,还有横野军、岢岚军、云中守捉,契丹人即便是南下了,也并非雁门关首当其冲,节帅为何不去问这诸军,反而来问我?”

崔颢笑道:“自是因为我先到了雁门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薛直道,“既然节帅问我雁门关局势,我便直说了,我如今更担忧的不是契丹,而是范阳。”

“何意?”

薛直略略沉默之后,指着舆图上雁门关西北的方向,那里是横野军的驻地,也是河东、范阳两道之间的交界处。

“开元四年,同罗、拔曳固等九个突厥部落因不堪忍受默啜汗的暴政,归顺了大唐。朝廷乐于接纳他们,但也担心他们日后会叛乱,遂将他们拆分,编入了河东各军,其中,横野军接收了五部,这突厥五部的首领分别授予前、后、左、右讨击大使,驻扎蔚州,守着飞狐口。”

崔颢此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此时目光落在地图上,方才意识到横野军驻地的重要性。

蔚州、飞狐口是什么地方?是太行山八陉之一,是河东与范阳互通的要道。

薛直又道:“这些年,朝廷发生了几桩事。同罗部首领,称‘阿布思’也好‘李献忠’也罢,叛逃了,在此之前,安禄山几次请求把阿布思的族人迁至范阳;另外,安禄山还斩杀了不肯听从他命令的突厥左贤王哥解,整编了哥解的族人。”

“薛将军的意思是?”

“安禄山之所以对归顺的突厥诸部如此在意,你认为他目的在何处?”

“横野军?”崔颢想了想,道:“可横野军属于河东节度,安禄山作为范阳节度,怎可能插手得了?”

薛直道:“太行山一带,物资补给困难,河东边军人数众多,朝廷负担甚大,因此一直鼓励屯田、屯盐,使河东兵马自给自足。其中,岚州一屯,蒲州五屯,云州三十七屯,大同军四十屯,横野军四十二屯,横野军的规模一直是最大的,他们还制作土盐。”

“土盐?”

“所谓土盐,就是从已经盐化的河床中提取粗制盐,横野军盐屯效果颇显着,一个盐兵最多一年可收盐一千五百石。”薛直道:“有了这些重要物资,横野军遂一直与突厥、契丹诸部,以及范阳,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崔颢道:“薛将军何不直说,你担忧的是何事?”

薛直沉吟着道:“范阳那边的消息一直称很快就要灭了契丹,可刚过了年节,便有契丹兵马南下,为何?”

“许是被范阳军打得丢失了牛羊,想趁着开春,前来劫掠一番。”

《满唐华彩主角身世第几章》第402章 雁门老将行(第2/8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