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其他小说 > 水浒之开局杀了宋江笔趣阁 > 第271章 刺杀赵佶

夜读居www.yeduju.com

两位农学大家薛稷和邓载,开始推广一种新兴作物。

这种作物被宋朝人称为蜀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高粱米。

高粱最早由魏晋传入我国,由于口感不佳,并不为人重视,种植面积一直不高。

但这种植物耐热抗旱,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环境,甚至在一些盐碱地带,也能生存下去。

因为它顽强的特性,受到了薛稷、邓载等农业专家的重视。

经过初期调研,农学家们发现,在山东贫瘠土地上生长的高粱,其产量仅比小麦低三成左右。

而高粱米虽然难吃,那也是粮食的一种,在荒凉的年份,实在没得吃了,也是救命的口粮。

在比较富余的年份,人们普遍把高粱用来酿酒酿醋,其秸秆也能用来当做燃料使用。

梁山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粮食方面的需求也日渐攀升。

如果遇到战事,筹措粮草就成了大问题。

因此薛稷和邓载提出试种高粱的建议之后,很快就被梁山高层采纳,并且先在一些荒地和山地展开种植,试试效果。

而条件较好的土地,还是由百姓自己发挥,官府在这方面就不要过多插手了。

如果高粱的确长势喜人,都不用官府倡导,百姓自然会效仿种植。

经王小飞提醒,薛稷他们派出工作组,赶赴山西,指导当地军民种植高粱。

鲁智深和武松已在山西已经扎下根来,而当地除了几块平原之外,以山地居多。

与其让这些山地荒着,倒不如种上高粱试试看。

如果能够成功,那也是一大进项。

梁山现在有大工程正在上马,需要大量的粮食储备。

凡是能增加粮食产量的举措,梁山都乐于尝试一番。

……

转眼之间,天气就变得温暖了起来。

沧州与深州之间的聚义城工地,眼看就要完工了。

陶宗旺已经开始筹备高墙的修筑工作,只等大批人力到位,即可迅速开工。

梁山的春耕活动,也终于告一段落。

呼吁百姓用劳动换取土地的诏令,适时下发,此举吸引了不少目光。

在梁山的大力宣传之下,最终有四十多万百姓,加入到民夫大队之中。

之前拨给山西鲁智深、荆湖朱武的用人指标,也得到了贯彻落实,最终组织了十五万左右的异地民工,加入到河北筑城前线。

再加上一直在前线辛苦打灰的二十多万梁山士卒,目前能够投入到长城工地上的总人力,达到了惊人的八十万之众。

《水浒之开局杀了宋江笔趣阁》第271章 刺杀赵佶(第2/7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