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其他小说 > 京天华盛 黑店 > 第105章 绢人:源于墓俑

夜读居www.yeduju.com

“你还挺有想法的。”阿木娜这个形容绝了,杜娟笑道,“只不过唯一不同的是,面膜上有孔洞,一个萝卜一个坑;绢人则不同,需要很精细的操作,现在很多批量生产绢人的车间是靠着数控完成的,但像咱们这样的工坊,都是手工。”

“的确,在这里能学到很多。杜老师,要不我今晚留下来吧,把剩下的工作完成再走。”

阿木娜愿意主动加班,可杜娟只想让她好好休息,“明早来了大家一起弄吧,刚好还有些细节的问题,我需要想一下。这段时间你也够辛苦的,你的工作是所有工序中,在表面意义上最难的,一个绢人的脸做成什么样,会直接影响它的价值。”

“这个我懂,杜老师。之前对绢人这块知识也是恶补了一些,最早的绢人是不易被保存的?好像它的起源也不太好。”

阿木娜一说这个,杜娟就明白了什么意思,对绢人最初的起源,没有比她更清楚的,“你说的没错,绢人的起源并不是很好。绢人的起源最早的时候是源于墓俑,又或者是一些傀儡戏人,人们常常用来陪葬或者祭奠。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为布艺玩偶。因为从技艺方面来说,绢人是由针扎和彩扎的工艺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这也是最初绢人的样子。到了北宋年间,就有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的文献记载。”

“我明白,这是《东京梦华录》里面的。”

“你还知道《东京梦华录》?”杜娟的确是小觑了阿木娜,她原本就是一位擅长国画的才手,如今入了绢艺这行,短时间内倒是把这些知识掌握的这么通透,杜娟没有想到。

阿木娜道,“当然知道了,上千年的文化中,最早记录绢人的,不就是《东京梦华录》吗?”

杜娟站起身来,她已经很久没有跟身边的人说起过绢人的这段过往,阿木娜今儿如此健谈,倒也是勾起了她的兴趣,“那你知道《东京梦华录》中,是怎么描绘绢人的吗?”

这下问住阿木娜了,她摇摇头,“这我不太清楚。”

“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猴又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娜娜,这是《梦华录》里对当时绢人最精彩的记录。”

眼前的杜娟,像极了从北宋过来的女子,阿木娜听她读着这段文字,诗意盎然,眼前仿佛现了那高悬红灯笼,人声鼎沸的朱雀大街,此时大家手举着绢孩儿,唱着那几句熟悉的民谣:小小绢孩儿手中拿,彩结嫦娥闻玉兔,小小绢孩儿手中拿,摇摇晃晃到娘家,娘家做了打年糕,小小绢孩儿口中馋。

“宋老师,你看上去真的太像古代过来的。”阿木娜这句话触了杜娟的内心,殊不知,在梦境中,自己就早已到了古代。

文欣推门进来,见杜娟和阿木娜聊得正欢,阿木娜一见文欣就没话了。文欣问道,“怎么样,完成了?”

“嗯,完成了,样子很不错,你过来看看。”杜娟拉着文欣到桌前,慢慢拿起那张绢布,在绢人的面前比看着,“你看看,怎么样,是不是很美。”

“你做到了,娜娜!”文欣不懂绢艺,但一瞧这块绢布,脑海中绢布上的五官与头模合二为一,堪称完美,“慢工出细活,值得!”

杜娟夸道,“咱们娜娜进步挺大的,现在在绢布上彩绘也很到位。娜娜,以后做工的时候别心急,你就按照你的节奏来,熟能生巧,你画的多了,速度就提上去了。”

“好,谢谢两位老师。”阿木娜脸色放松,露出了笑容,丽江姑娘一笑,如洱海的水一样,那么甜美。

文欣痴了,“天呐!她笑起来真好看。”

这青年间,有情有爱;奔着未来与事业,老北京的文化,哪能是一个“娃娃”说得清——传承非遗,丝塑绢人——《京华天娇》精彩不断,感谢各位的阅读

《京天华盛 黑店》第105章 绢人:源于墓俑(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