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言情小说 > 铮铮大宋 免费 > 第八十三章 三月末

夜读居www.yeduju.com

确认无误,赵旸赶紧将毕昇一家请入衙内,请至他的案房内。

来到案房,吩咐衙内吏人奉茶,赵旸又请毕昇一家就坐,但由于毕昇一家足足十几口人,他案房内没有足够的座椅凳子,又吩咐人去搬来座椅板凳。

随即,他既是告罪同样也是表达心迹道:“辛苦诸位千里迢迢从临安赶来汴京,在下赵旸,目前愧居工部郎中一职,之前听文通兄提及临安有贤工改良印刷法,自创胶泥活字术,故我奏请朝廷将贤工一家请至工部,未曾事先与贤工商量,万分抱歉。……希望两浙转运使及临安知州未曾强迫诸位。”

此时毕昇才知道眼前这位小郎君竟是工部郎中,吓得连忙起身回礼,连连说道:“上官言重了,承蒙上官器重,小的父子感激还来不及,岂敢怪罪?”

赵旸只好又招呼毕昇就坐,交谈期间,毕昇也介绍了他的家人,包括老伴与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四个儿子,及四个儿媳妇和三个孙子,毕文显、毕文斌、毕文忠。

一家总共十三口,皆被两浙路转运使及临安知州弄到了汴京。

双方聊了片刻,沈遘亦带着弟弟沈辽闻讯而来,见到毕昇后笑道:“毕工,还记得沈某否?”

“咦?”毕昇眼眸中露出几许惊喜,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四人也如释重负。

原来,去年沈遘在临安城内购入毕昇用胶泥活字法印刷的书籍,觉得新奇有趣,便主动找到毕昇,双方就胶泥活字法交谈许久,包括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四兄弟,因此自是熟络。

有沈遘兄弟在场,毕昇父子几人看得出来轻松许多。

而赵旸也适宜地介绍沈遘:“文通兄,诸位应该不陌生,今年科举三元状元,当前任火药案案使,待我离京后,将代我出任技术司司使一职,日后毕工一家若有何需要,可以与文通兄商量。”

由于赵旸昨日回到工部衙门后,便已和范纯仁、沈遘、吕大防等人提及过准备前往陕西一事,引得众人纷纷称赞,因此沈遘自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范纯仁、沈遘、吕大防、钱公辅几人都希望与赵旸一同前往,哪怕是做个军中主簿也好,毕竟就像赵旸说的,此次赴陕西编户齐民,关系到日后宋国征讨西夏,一众进士自是一腔热血。

赵旸好说歹说才说服众人,最后经众人商量决定,由范纯仁、文同二人充当幕僚,陪同赵旸前往陕西。

本来赵旸有意叫范纯仁多陪伴父亲范仲淹,但拗不过范纯仁。

顺便一提,范纯仁的决定得到了他父亲范仲淹的极力赞同,也不知老范是不是觉得自己不方便此时前往陕西,于是就派儿子陪同赵旸前往。

但不可否认,有范纯仁陪伴,自然有利于赵旸结识甚至招揽范仲淹昔日的那些老部署,比如王亢、郭逵。

可惜赵旸最希望结识的狄青,目前在宋辽边界的真定路一带任职,短期间内应该是无缘得见了。

交谈期间,赵旸也曾试探毕昇父子是否改良与掌握除活字印刷术以外的技术,但试探的结果让他颇为遗憾,即毕昇父子仅掌握与印刷术相关的技术,并无其他发明,这令赵旸感到遗憾之余,亦破除了他心中一个迷信:即便青史留名的名匠,也未必事事精通。

至少就他看来,当了一辈子工匠的毕昇,在技术改良方面其实是不如龙图阁学士燕肃的,只不过毕昇改进的印刷术这个足以影响整个华夏文化进展的技术,故青史留名。

当然了,即便稍有遗憾,但毕昇父子的到来,亦有助于赵旸改变宋国国内受教育者的构成。

当前宋国,顶尖人才其实不少,这不今年科举又有一千三千多名进士之才步入仕途,这些人的才识就连赵旸也毫无把握能胜,但要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既要靠顶尖人才,也要靠大量的中下层。

别看宋国去年州试多达四十万考子,但这数量相较二千余万总人口根本不算什么,国内大多数人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想要促进宋国文化、科技领域的爆棚发展,教育普及是必须的,这一点赵旸与范仲淹不谋而合。

因此,毕昇父子改良的活字印刷术非常关键,它能极大降低书籍的价格,使知识不再成为豪门、寒门专属,哪怕是寻常百姓也买的起。

《铮铮大宋 免费》第八十三章 三月末(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