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玄幻修真 > 相宝2秘物炎宗 > 第27章 宗越认输

夜读居www.yeduju.com

卢灿手中这本,开篇就是“三十三卷”,毫无疑问为李善注本的翻刻。

字体颇大,半折八行,每行十六个字,排列工整,为真书欧体——欧阳询的正楷。

卢灿很快给出第二个判定:“非金”。

这次,他没等王老询问,指指字体以及墨色,主动介绍。

他的判定,基于两点理由:

其一是真书欧体,是宋元刻本中的浙本标准字体,而当时的金本,主要使用颜体——颜真卿的楷书,以及柳体——柳公权的楷书。当然,也不是说金本完全杜绝欧体,只是发现的很少。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墨色。

由于地域限制,金刻本多使用的是保定地区所产的松烟墨,而宋代偏南方,使用的多为混入桐油熏制的油烟墨。两者相比,宋本的着色效果更黑——没有谁更好的意思,只是说效果。

两者一结合,金刻本被排除。

王老爷子微笑点头,宗老却有些继续考校的意思,追问道,“那……究竟是宋还是元?”

他刚才和王季迁嘀咕的,就是这件事。

元刻本继宋启明,风格混合,一向难以鉴定,很多鉴定专家在这方面栽跟头。

这其中自然不包括卢灿——虎园博物馆的宋刻本、元刻本、金刻本都有一定数量藏品,对比着多看几次,就能“毫厘毕现”。卢灿朝宗越笑笑,“这应该是元代早期江浙行省刊刻的官方教材。”

王老一听,哈哈大笑,显然,卢灿的鉴定结果,与他的鉴定相近。

宗老一怔。

在古籍字画鉴定上,他的水平要比王季迁老爷子差点,但不弱多少,其实也认为很可能是元浙本,但毕竟是自己买来的东西,心底当然希望“它越有价值越好”,因而,刚才他和王老,就“有没有是宋刻本中的宋浙本”的可能性,两人争辩呢。

这会儿,卢灿上手不过三五分钟,就斩金截铁地认为这是“元浙本”……

这让宗老爷子心中很不是味儿。

宗老抬抬手摸摸脑门,还是那句话,“理由?”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简单普及一下提到的“浙本”知识。

浙本,是指从唐末开始兴起的苏浙刻印书籍,到宋元时期,由于经济中心难移,苏浙一带的刻印更是达到高峰。木板刻印清晰,印刷一流,套色版画清晰,背靠徽州用墨高级,因而创下“浙本”一个不以朝代命名的“版印号”,这是非常牛的一件事。

现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宋代官刻本,除“浙本”,比较著名的还有蜀本——成都眉山刻印本,建本——福建南平刻印本,以及其它版本,可业界对“浙本”的推崇,明显要强于其它版本。又因为浙本的印制中心临安,就是南宋首府,因此,“宋浙本”又有“官刻本”的加成。

到了元代,南宋都城临安,成为元朝江浙行省所在地,分管“九路”,其下辖的州县学府,全部为浙本,甚至元代纂修的《宋史》、《辽史》、《金史》等官修史书,也由江浙行省来刊刻。

回归正题——卢灿是根据什么鉴定这本书为“元浙本”呢?

卢灿微笑着指指文本中的欧体真书,“浙本善用欧,欧体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这同样是宋浙本字体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宋浙本字体“遒劲有力,但整体偏瘦,属于骨力精干的字体。”

“可到了元朝,元人崇唐,好炫耀武力,元早期国力强盛,因而元人更喜欢强劲、雄壮的风格。因而,元浙本的早期字体,虽然依旧还是欧体,但很明显,要比宋浙本的欧体字更宽,更稳健有力。这是宋浙本和元浙本的欧体刻本区别。”

他停顿了一下笑笑,“这方面,王老深有研究,我就不卖弄了。”

《相宝2秘物炎宗》第27章 宗越认输(第2/3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