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其他小说 > 盛唐挽歌女主 > 第73章 好办的和难办的

夜读居www.yeduju.com

从河北来的粮秣,都是来自“永济渠六州”,而江淮来的粮秣,因为河道路线太长,经常有漕船堵塞倾覆,导致运粮成本极高。裴耀卿的漕运改革,对运河北粮的影响很大,对于运江淮粮的影响却不那么大。

运费高,就肯定得有人买单,要么是朝廷,要么是商人。

朝廷不肯出钱,民间就不干了,谁家的财帛也不是浪水打来的。

再有,如今江淮的粮草已经转运到河阴仓了,如果要转运到洛阳,那么就必须再多走一段冤枉路,而这些粮草是无法从洛阳转运到长安的。

所以现在江淮的商人已经不想再从江淮和江南运粮到洛阳了,因为运费太高无利可图。而朝廷现在使用的模式,又是采取“招标”的方式运粮,官府直接控制的漕船并不占优势。

也就是说,商人将粮秣运到了洛阳以后,官府统一采买,再给运费补贴。

根据李林甫派人实际调研,每一石江淮的粮食运到洛阳,平均运费就超过了50文钱。对应的运费补贴,却又低的可怜。

运费成本太高,而朝廷给的运费太低,导致商人们都不愿意从江淮运粮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含嘉仓空了大半,并不是转运的官员不肯努力,而是有很多客观条件限制,让他们有本事无力施展。

粮食运不利索,不光是运的问题,而是朝廷的整体机制,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这些弯弯绕绕的道理,听上去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在李隆基看来,他所需要的并不是借口,而是事情有没有办成。

含嘉仓是国家的战略储备,没有堆满,就是渎职!

其他的问题,是他这个圣人该操心的么?

至于什么运河线路改了啊,漕运方式改了啊,那些鸟事他不想问,也不想听!

面对新的困境,李林甫向李隆基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首先,将旧有的转运官员全部革职,换上新人(多半是李林甫自己的党羽),这叫不破不立。

其次,在洛阳地区实施和籴法,丰年向民间高价收购谷物,价格高出市场价两成,以满足含嘉仓的储备需要。

所需财帛,来自江淮与江南。

再次,向河北永济渠六州加户税,每一户的户税,提高两成,统一用粮食交租。

最后,改从江淮运粮食为重量更轻,价值更高的布帛与各地土特产。再用这些布帛,去河北采买谷物转运。

这样一来,便可以降低转运的成本,同时填补几个战略粮仓的储备粮,为河西走廊与陇右的战事做准备。

至于河北粮食都被运走,导致粮贵布贱等“小问题”,李林甫也不是没考虑过。

只是河北是大唐的河北,而并非河北之河北。必要的时候,就必须作出牺牲。所谓利益均衡,通盘考虑,那自然是有人要作出牺牲的。

江南与江淮离得远,通济渠又经常淤塞,运输条件真的太差。就是李林甫想让这些地方作“牺牲”,效率也太低了!

唯有河北,有人力有实力,运输条件也好。

总而言之,李林甫的计划中,接下来几年并不需要扩大运河的运量。等新河道开凿完毕,洛阳的粮秣可以直接运到长安后,再来全盘规划。

看到这份计划详尽的奏疏,李隆基很满意,但他还是问了李林甫几个关键问题。

李隆基问:这么改革,会不会影响长安的粮秣供给?

《盛唐挽歌女主》第73章 好办的和难办的(第4/5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