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其他小说 > 盛唐挽歌女主 > 第69章 官场规矩多

夜读居www.yeduju.com

金部司呢,是掌全国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以及长安与洛阳两京市、互市、和市、宫市交易之事,百官军镇蕃客之赐及给宫人、王妃、官奴婢衣服等事。

仓部司呢,是掌全国库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事。

这两部都有正副主官,官职为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下辖主事三人,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

呵呵,看起来郑叔清麾下人确实不少。

但只要想想大唐有好几千万人啊!再看户部这些司曹的人数,就知道户部不是人太多,而是人少得可怜,如果按照规章制度走程序,只怕连正常运转都很难了。

然而现在户部已然在正常运转,那便要反推回来,想想户部本身的权力是不是真的如典章上说的这样牛逼。

所以结果很明白了,其实不是户部的官员少了,而是户部的权力,被别的衙门给分走了,所以导致户部并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

事实也正是如此,经过郑叔清这么一解释,方重勇就已然完全理解老郑为什么如此着急了。

其实户部这两个司,权力大部分都是虚的。也就是说,负责执行的机构另有其人,只是办完了事情以后,来户部这边存个档报个到而已。户部并不能直接控制这些事务的运转。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大唐中枢“九寺”之一的“太府寺”了。

它是负责管理经济事务的机关,又称外府寺、司府寺。其长官为太府卿,副官为太府少卿,各一员。

太府寺负责管理国家财货和贸易事务,其下属有:两京诸市署,掌管财货交易;左藏署,掌管钱帛,实际上就是国家的金库;右藏署,掌管金玉、珠宝、铜铁与骨角等物。

此外,开元以来,李隆基还命太府寺在两京设置常平署,负责主管平籴之事,即国家在丰年收购粮食储存,准备在荒年发售,以稳定物价,安定人心。

那么问题来了,户部的金部司好像跟太府寺的职能高度重叠啊,到时候产生矛盾了,谁听谁的呢?

这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朝廷给出的答案是:以太府寺为主,户部只有知情权,没有管辖权。

户部的职权已经在大唐建立后的这一百多年里,被很多其他部门渐渐掏空了。

因此郑叔清现在不是太忙,而是太闲了。户部的那些事情,可以自如运转,根本不需要他来插手。

或者换个说法,郑叔清身上光有“侍郎”这个官位是不够的,他现在还缺乏一个关键的“差遣”。

名义上有了侍郎的官位,权力上却没有侍郎该有的实力。这就是现在郑叔清的尴尬处境。

老郑身上缺乏的这个“差遣”,才是他在中枢存在的根本意义。

户部的事情,本身就可以自行有序运转,难道户部侍郎的工作就是每天看看账册,然后喝喝茶就完事了么?

或许看账册是户部侍郎的日常事项之一,但简单混日子,却不是唐代官场的规矩。

唐代的所谓“差遣”,那是有什么事情就设什么官。包括“节度使”在内,最开始其实都是差遣,而并非官位。

具体有什么差遣,这个才是郑叔清能出什么政绩的关键。

至于户部日常琐碎,不提也罢。

“右相昨日问我,要不要接修漕渠的差遣,也就是修从长安到洛阳之间的漕渠,以利漕运。你说这个差遣,我要不要接呢?接了就是户部侍郎兼转运使了。”

郑叔清有些犹豫的问道。

《盛唐挽歌女主》第69章 官场规矩多(第2/5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