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玄幻修真 >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免费 > 第62章 手摇煤和蜂窝煤(求追读)

夜读居www.yeduju.com

这些人每年来,知道哪儿用他们干活,所以与胡同里的人家也熟悉。

摇煤球是卖力气挣饭吃的苦活儿,干一天也就挣五毛六毛,刚够嚼裹儿。

人多的机关、工厂的煤球都是自己“手摇煤球”出来的。

四合院的小户人家也自己动手和煤末攥煤球,连中小学校利用劳动课发动学生攥煤球,叫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手摇煤球技术可不含糊,“七分煤炭三分摇制”,要经过和煤泥、摊片、撒煤末、切块、摇筐摇等工艺,需要熟练使用大铁锹、板儿锹、剁铲、钉耙、摇筐和转盆等工具,样样活都显示惊人的体力、不凡的手艺,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干的。

煤球要是不好烧,就叫“嘬瘪子”,这时候煤球炉子有一个致命的毛病:“能吃不能拉”,要是堵在炉底,用火筷子也擞不开,只能手提炉腿,把劣质煤球倒出来重笼一炉,费时费力,还得再冒一次烟儿。

前两年四九城才建起两个机制煤球厂,市面上才渐渐普及“机煤”,到了六十年代“手摇煤球”这个行当也渐渐没落消失。

因为引燃煤球需要劈柴,所以卖煤球的地方也都卖劈柴,员工每天的工作就包括锯木、劈柴、码垛。

还有一种叫“砟子”的原煤,好烧又有劲儿,价儿比煤球要贵,普通百姓不舍的烧。

这时候“蜂窝煤”早已经出现,是四九年的时候德州工人郭文德设计的,开始命名为“经济煤球”,只是还没有推广开。

明年老焱若教授将蜂窝煤自动压制机研制出来,才开始大规模推广。

这时候蜂窝煤和炉子也不像后世那么方便合理,都是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就说里面的套筒炉瓦还得六十年代左右才配套出来。

即便明年中期,四九城烧煤的六十多万户,其中烧蜂窝煤的不过四万户左右,人们养成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能改掉的。

至于煤气,还得过两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蜂窝煤”曾经获得过16年京城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提名奖奖”,当时与它一起提名的有“北斗导航卫星”“南京长江大桥”等,可见其分量!

<divclass="contentadv">徐得庸道:“奶奶,咱烧蜂窝煤吧。”

“蜂窝煤?”徐南氏露出疑惑的表情,随即恍然道:“你说的是那种带窟窿眼的大煤球吧,烧那玩意还得搪另样的炉子,而且咱也没有烧过怕烧不好。”

徐得庸道:“那玩意很好烧,而且不用经常抖灰、添煤、拔火,还省煤。”

徐南氏听孙子这么说顿时有些心动,关键是最后“省煤”两个字打动了他!

“真的不麻烦还省煤?”徐南氏带疑问追问道。

“肯定的。”徐得庸道:“这事您别操心,交给我来办吧。”

徐南氏点头道:“行,你先弄我看看,要是真像你说的,咱以后就烧那蜂窝大煤球!”

徐得庸看了眼自家的煤球炉,就是简单的铁皮卷成铆接在一起,里边儿还得抹搪泥儿,行话叫“搪炉子”,连个烟囱都没有。

亏的房子不严丝合缝,不然非得一氧化碳中毒喽。

奶奶封炉的手艺也高,不然光每天早上重新引火费事不说,只是那引火的浓烟就让人受不了。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免费》第62章 手摇煤和蜂窝煤(求追读)(第2/3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