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其他小说 > 九二共识是哪一年 > 第23章 云水禅心处

夜读居www.yeduju.com

常言说,出世入世,入世出世。出世是入世的本心皈依,故要说“空门”;入世却也是出世的缘起,故要称“修行”。

老和尚是在空门里修行的人。

少室山的最顶端有少林寺,少林寺的最深处有藏经阁,藏经阁后的小院里,有一个身着青色布袍,发须灰白的老和尚。

如今他已不愿见天下人,而天下人见他,即皆合十礼拜,道一声“大师”。

老和尚如今的法号叫“衍悔”,是自己给自己取的。

无欲空,也无欲觉,只要一悔。他悔的是什么,世人已难觉知。

当今武林与他唯一同辈,是武当青松下悟真的老道士。

老道士有曾抚须喟叹,“悔入世、悔再出世”。至于何意,门下弟子不得窥破,也不敢多问。

原意是道为道知,凡俗只能顿悟,莫要枯求。

张老道在武当松柏下悟透玄机下山的时候,老和尚已经又上了山。

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两位,谁才是真正的当世第一。

现在却开始有另一些声音,是在问谁才是真正的当世第一。

嵩山少林寺,万家武学之祖,天下门派之宗。在通往少林寺的阶梯长道上,距少林寺玄色烫金匾额不过十丈处,路边立了块黑金色雄伟厚重嵩山石,上用朱色正楷刻“少林”二字。

对于寺中弟子和香客子弟来说,这块黑金色嵩山石是凡人求佛的摆渡碑,见得此碑,可知再上五丈,可见庄严佛殿;见得佛殿,再上五丈,即到了修往脱凡尘的地方,终此青灯古佛,余生般若。

但对天下一等豪杰,一流高手来说,这块石头不过是通往少林的某一条道上的某一块石头。他们飘然于云端,纵马在人间大道,绝不欲见枯叶死石。

他们纵身入少林寺,只为拜山、只为访友、更只为寻仇。

他们却绝不愿纵身搅扰少林藏经阁后一个小小的院子。在庄严雄伟,地占六万五千七百方的千年古刹中,尽管是小沙弥所住的地方,都要大过这个院子许多。这个院子,不起眼到似乎只是寺院旁一个守佛参拜的飘零农家,于院中大格局来说,可有可无。

若入少林古刹,见得十方禅院,又拜大雄殿前,往右直入,经万骨林塔,缘遇达摩,又随青石小道行二三里,才见藏经阁。阁建正、垂、戗、围、角五脊,上铺孔雀蓝琉璃,带朱色雨。左右飞檐勾举,空雕鸱吻。正是武林大学、佛家大典安梦处——藏经阁。

藏经阁侧门沿墙再出得十丈,才能见一宽不过仅供一人行走的小门,门下有槛,低至不过两尺。

有人说,两尺门槛外是如浪红尘,门槛里是真就云水禅心。

门槛里是给自己取名叫“衍悔”的老和尚。

老和尚在扫地。

剃了光头但没出家、同样穿着灰色僧布袍的小和尚也学着老和尚在扫地。

老和尚手中的扫帚和他的脖颈一般高,他的脖颈已布刻几束皱纹,但始终有光泽,有力量。

小和尚手中的扫帚也和老和尚的脖颈一般高。他双手只能握着扫帚中间部分,但挥动扫帚的速度同老和尚一样快,也一样慢。

小和尚像是小时候的老和尚。

只是小时候的老和尚此时正裸着胸膛练达摩拳。

老和尚通常一扫便可让枯叶从雪泥中飞出,飘飘摇摇躺进簸箕之中。

小和尚却总是携泥带土。

老和尚衍悔说泥土混合着雪,等雪融了之后,土壤会更沃腴,来年用来种杏子、桃子,杏子和桃子会更大更甜,自然也就更好吃。但如果雪泥里有枯叶在,那来年种得的杏子和桃子就会差好多,自然就没有那么大,那么甜。

不管是什么,抗住严寒不萎,等到大雪消融后,总会变得更好,更不一样。

《九二共识是哪一年》第23章 云水禅心处(第3/4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