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其他小说 > 月出皎兮为啥不更新了 > 第35章 私塾三要素

夜读居www.yeduju.com

但等真读了文章,李贵雨看到只文章开头寥寥百十字的破题就标了无数闻所未闻的前贤注、解、引,方知道他想多了——注解中的人名、文章相互印证,贵林根本没作假可能。

去了没必要的担心,李贵雨很快想到过去九年李贵林没再乡试下场的原因——只把这百十字中提到的人名、文章找全,就是个大工程。

而这,才只是一篇文章的一个破题。

由此,李贵雨终于直观感受到他和谢尚的差距——贵林中秀才在九年前,这才是九年前,谢尚十四岁时的文章。

如此就不怪他看不大懂谢尚连中六元的文章了。

先是他把谢尚想简单了。

谢尚心高气傲,从不跟人以文会友谈文章是有道理的——他也不耐烦跟他爷奶爹娘提他的课业。

提了他们也听不懂,跟对牛弹琴似的。

谢尚,他是没法比了!李贵雨务实地想:他能学的,就只有一个李贵林。

想到李贵林,自然避不开他自中秀才后至今已开了九年私塾——李贵雨随即意识到:即便明春县试他中了,府试、院试也都中了,未来十年他最可能的出路也只是似贵林一样开个私塾。

私塾三要素:学堂、夫子和学生。

开私塾的地方他有。他现和郭香儿住的院子是个标准的三合厢,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六间。西厢房可以拿来当学堂。

夫子,不用说,就是他。

至于学生,李贵雨沉吟:李贵林的私塾已开了九年,口碑甚好,村人趋之若鹜。

他再开一家,村人会不会买账?

毕竟他现在外的名声实在一般,远不似李贵林有一条细水河的好声名。

……

思虑良久,李贵雨只得了一个利用现有的村学堂,积攒口碑的法子。

至此李贵雨的课堂除了教村学堂惯有的《三百千》《增广贤文》外,额外添了城里蒙学才有的《小学》、《对韵》、《论语》、《诗经》以及谢尚早年编的那本《七巧板拼法图谱》选录的九九八十一首唐诗。

为此,李贵雨甚至牺牲了他用功的一点点时间、自掏笔墨地抄编了教材——书本笔墨太贵,而村人多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脾性。

高庄村人对村学堂的要求原本不高,但若出同样的钱,孩子不仅识了字,还能掉几句“子曰诗云”、“锄禾日当午”,自也是十分欢迎。

由此李贵雨就如愿以偿地积攒了些人望——八月节的时候,便有邻村人跟自己村里正提出给他们村学堂换个类似李贵雨这样的夫子,哪怕加一些钱都可。

风声传来,高庄村人始审视李贵雨这个传言里因为无子,又被分家的李氏三房长孙,然后发现今春县试,李贵雨虽说落了榜,但他前四场取了县十五、县十三,县二十九、县二十七的成绩其实是周边几个村的头一份——李贵雨个人已是“雉水县正堂”鲜红大印认证了的正经读书人,府试、院试、童生、秀才预备。

李贵雨现虽不及李贵林有功名在身。但李贵林精力有限,所开私塾几年才空出一两个名额,还得优先李氏族人。

自己孩子想进去得等到猴年马月。

而城里私塾虽多,但来往接送麻烦。

由此就有心思活动的村人看上了李贵雨——毕竟李贵雨还年轻,村人如此想:今年不过二十五岁,县试五场已然四场进了县前三十。

细想起来,李贵雨这成绩对比二十八岁才过县试的李贵林来说其实不差,而学费则可便宜许多。

何况自家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都还两说。如此花一点点钱使孩子跟李贵雨先学学看,学得好再托人换私塾也不晚;学不来,不是读书的料也没关系,送城里学徒、学手艺,能有笔好字也是极大的优势。

怎么算,都不亏。

……

《月出皎兮为啥不更新了》第35章 私塾三要素(第3/4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