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居欢迎您!
夜读居 > 其他小说 > 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节 > 第121章

夜读居www.yeduju.com

‘澄以为当设军饷,分发钱粮给士卒,如今各军多为将领私人部曲,若以渤海王府的名义发放军饷,也可改变兵为将有的格局。’

‘军饷数额,澄不敢置喙,但请父王一心独裁。’

写到这里,高澄短暂停笔。

北魏劫掠成风的根源还是钱财问题。

道武帝拓跋珪建立魏国,一直到孝文帝太和八年,近百年的时间里,根本就没有成熟的俸禄制度,莫说士卒,就连官员也领不到薪水。

在此期间,北魏所奉行的是班赐制度,即天子亲征之后,将所得物资分发给将士,同时鼓励将领征战时,自行解决物资供应,所获物资同样由军中将士瓜分。

也正是因为班赐制度,彻底养成了北魏军队劫掠成性的风气,军纪好一点的尚能约束,军纪差一些的,如崔延伯、高澄的遭遇都是明证。

冯太后主政后,北魏开始汉化进程,而治理国家的主体也由武将转变为文官,为了应对这一转变,孝文帝太和八年,在冯太后的主持下,班俸制终于在北魏颁行。

北魏立国百年后,公务员们终于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但这是官员福利,底层士卒依旧指望在战争中劫掠维持生计。

高澄相信高欢一定会心动,以发放军饷的阳谋改变军队私人部曲的性质,纵使聪明人看破其中的奥秘,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一现实,毕竟军队指挥权暂时还在自己手上。

若是反对发放军饷,谁又敢直面士卒众怒。

高氏集团兵为将有的现象十分严峻,仅高澄的京畿军团,高敖曹的五千汉军、尧雄的三千河北兵都具有私兵性质。

而侯景、贺拔胜移镇地方,却带着部曲随行,其实也是一种兵为将有的体现。

这些士卒姓侯、姓贺拔,但绝不会姓高。

现在问题只剩下一个,军饷从何而来?

高澄提笔继续在纸上书写:

‘自冯太后以来,佛教多受推崇,孝明帝神龟元年(年),洛阳寺院庙宇侵占民舍,多达三分之一。

‘及至河阴之事,朝臣死难,其宅院庄园,多由家人捐献于庙宇。

‘这些寺院占据大量田地,僧尼自身不事生产,驱使贫农耕种,却免于赋税徭役,致使国朝用度短缺。

‘澄以为大魏崇佛,钱财用之于佛,高氏当抑佛,钱财取之于佛。

‘以寺院钱粮,养高氏之兵,何乐而不为?抑佛之事,澄请主持。

‘道武帝因寺庙暗藏兵刃而发难,澄授意侍中高隆之新建寺庙,兵刃甲胄可轻易藏于其中,效前人之智。

‘同时,澄将分派密探,查访僧尼为恶之事,张榜公告,不使天下物议加之于父王。

‘纵有非议,澄愿一肩当之。

‘此事关联甚重,澄不敢怠慢,但澄忙于征战,幕府多有空位以待贤才。

‘叔父开府谘议崔暹,以举贤为好,其人又多有才干,孩儿恳请父王为儿索之,以助澄为父王分忧。

《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节》第121章(第1/2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